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利用废旧电瓶炼铅污染环境 4人获刑并处罚金

发布时间:2020-01-19 10:56:22


    在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利用废旧电瓶非法炼铅并制作铅锭出售,产生大量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近期,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张七等4名被告人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一审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张七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被告人卢学峰有期徒刑三年,另两名同案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以及两年缓刑三年,对4名被告人并处罚金10万元至1万元不等。同时,针对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审判决4名被告人共同承担危险废物处置及检测费用20万元,并就污染环境行为在安徽省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经法院认可的赔礼道歉声明。

    法院审理查明,张七、卢学峰在没有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且未办理环评手续的情况下,租赁谢家集区李一矿四号井废弃场地作为厂房,收购废旧电瓶,非法炼铅并制作铅锭出售。另两名同案犯明知张七、卢学峰无从事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许可,仍分别销售给张七废旧电瓶600余吨、30余吨。利用废旧电瓶炼出来的成品铅锭,由卢学峰联系买家并约定付款方式。2018年7月2日,谢家集区环境保护部门对该厂房依法检查,现场查封、扣押废旧电瓶、铅极板、烟道灰、铁鳖、废铅蓄电池外壳等大量危险废物。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七等4人违反国家规定,在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应当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在综合考虑各被告人量刑情节后,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院同时认为,4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非法炼铅并制作铅锭出售,产生大量危险废物,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环境保护部门为避免损害后果进一步发生,及时委托相关单位对危险废物进行仓储保管处置,且实际产生了费用。针对检察机关提起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作出了相应判决。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22690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