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我的图书馆情结

  发布时间:2014-12-26 09:52:06


    有人说,同一个人从菜市场和从图书馆走出来,他的气质甚至脸色都不一样。我赞同这种观点。虽然我去菜市场的次数要远比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但我仍希望自己身上能多沾染些图书馆带给人的知识气息。

    对于图书馆的最初印象模糊地停留在上大专时去过的佳市长城图书馆。那时因所读学校的图书室并不总对外开放,便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结伴去长城图书馆自习。只记得多是下午时分去,房间里摆放着几张长长的黄色桌椅,里面是星星两两看书的大人和孩子,给人以懒懒散散的感觉。

    而对于首次进入黑大图书馆,却记忆尤深。那年因为要参加司法考试,便提前几日来到哈尔滨,由于考点附近的房间都被预定满,我只好跑到自考本科就读的黑大附近住下。于是便有了我冒充没带学生证的大学生,骗过门卫进入黑大图书馆的经历。起初自己只是随着其他学生在大厅找个空座,便看自带的考试教材,哪儿也不敢去,生怕被人查出没有证件清出图书馆。后来胆子大了,自己就会在图书馆四处走走看看。还曾侥幸地混进一间宽大的借阅室,只因考试在即,匆匆地看了几眼书架上的书便意尤未尽地溜出来。那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能像那些黑大学生一样自由地在图书馆里饱览群书,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真的成为一名黑大学子。当拿到学校给学生统一办理的带有照片的图书馆借阅证时,我兴奋又激动,自己终于如愿以偿地可以在黑大图书馆里阅读,而且是以在职法律硕士的身份。

    当我自信地拿着借阅证进入黑大图书馆,环顾四周,发现它仍然那么庄严、凝重,似乎某种神秘的力量正深深地吸引着我去了解它。走在图书馆里,感觉熟悉又陌生。原先一楼大厅的自习场所已被数十趟高大的密集书架所占具。唯一不变的是,走廊一侧依旧坐满着风华正茂的年轻学生。看到这儿我不免感慨,想必如今三十好几的自己怕是再也不能冒充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骗过图书馆的门卫了。

    社科一借阅室是我经常去的,那里面有法律、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那里,时间变得飞快,感觉只是看了一会儿,可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书,通常是我几本几本地从书架上拿出来准备看的,但每次都看不完,总为第二天留下“作业”。当然也会看些闲书,如小说、杂志之类。每当自己行走在一列列高高的书架之间,总会有种神圣的感觉。当那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简朴到厚重的书籍展现在眼前时,我都会有种小鱼游入到深海般的激动,恨不能饱读每本我感兴趣的书籍,生怕错过任何点滴的精彩。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不愿将书借回放在枕边读,只喜欢在图书馆内阅读,似乎只有那种正衣襟坐的阅读状态,才配得上图书馆的严肃与庄重,才对得起所读书籍的作者。

    看的书越杂,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越觉得世界的广大和深奥。无形间,影响着自己看问题的高度与角度。时常庆幸能从书籍中得到相关知识与经验,惊喜于能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于是便更加喜欢上那种在图书馆里充实而简单的快乐,爱上这种只有在图书馆中才有的纯粹的精神之旅。我想这就是我无可救药的图书馆情结吧!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1901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