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法官是道德与法律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7-02-16 17:03:44


    法官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法官代表公平正义,有人说法官就是社会纠纷的化解者,我认为法官是道德与法律的守护者,是社会创伤的补救者。医生拿着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切掉病变组织。法官拿着法律给社会做手术,切掉社会的创伤,制裁不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

    就审判工作而言,我们要思考每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是否真的实现了公平正义,有没有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这个答案就在法官的心中。无论程序多么合理、形式多么完美,没有内心的公正与担当,就很难实现案件的公正,很难真正的化解纠纷。

    一年前,我处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时了解到:被告是外来务工人员,已经50多岁了,领着老伴租住在一间土房里,生活十分拮据。两人承包了一块土地,因上一年种地购买农药化肥等农资向原告借了一万元钱,并出具了欠据。但因为上一年的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收成很少。被告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有靠种地生活,除去基本生活开支无力偿还欠款。今年凑了一点钱准备春耕,希望有个好收成偿还欠款。我说生活这么困难为什么不申请低保呀!他说,户口不在本地,无法办理低保。我对被告做了调查笔录后对其说明开庭时间,被告十分配合。然而开庭时,被告没有到庭。庭审按照被告缺席进行。原告想尽快结案,然后马上进入执行程序。如果此时我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依照欠据、调查笔录及缺席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决无任何问题。但一想到被告的状况,觉得判决易下,事情难结。被告显然没有执行能力,如采取强制拘留或强行扣划其用于采购农资的款项,被告将没有翻身的机会。于是我给被告拨打了电话,被告接通后表示欠债还钱是应该的,法院怎么判都接受,所以放弃了诉权。我劝其到法庭来调解一下,并告知原告进行调解。起初原告有些不理解我的做法,经过我对被告情况的描述,详细阐述了给其一定的宽限期更有利于欠款的偿还等情况,原告欣然接受。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原告愿意给被告一年的宽限期。

    当法官身居矛盾纷争的中立裁决者时,凭借自身的司法智慧与法律学问,并综合社会常识、生活经验、法律道德及善良风俗进行定纷止争、惩恶扬善,即是司法良知的适用体现。法院是社会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社会创伤和裂痕的修复者。法官要肩负起神圣使命,用法律人的良知和担当维系社会的稳定。

    在我处理的一起农村离婚案件中,女方起诉离婚,女方在其丈夫家新盖的大瓦房中居住,双方育有一个8岁的儿子。离婚理由是其丈夫感情出轨,而令其出轨的第三者竟然是女方的弟媳妇。女方及其父亲、其弟弟都十分气愤,在其丈夫家里已经打斗多次,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已经被打砸的破烂不堪,就连暖气和地面瓷砖都被女方用锤子一一敲碎。其丈夫报警后,警方无法处理,理由是双方还没有离婚,女方砸的是夫妻共有财产,不构成治安案件。因此双方裂痕更深,憎恨程度已经达到一见面就想撕碎对方。双方因为十分较劲,对财产债务等分文必争,案件处理十分困难,没有调解和好的可能性。更难处理的是双方都争夺8岁儿子的抚养权。原告起诉时至开庭前一直在娘家居住,没有跟儿子在一起。该男孩从小由其爷爷奶奶带大,感情上与其爷爷奶奶很深。男方是婚姻破裂的过错一方,其道德上有缺陷。女方与男孩感情不深且无生活来源。庭审时,在其他证据一一列举完毕后,男方申请证人出庭,该证人即是他们8岁的儿子。女方立即反对并大骂男方没有良心,为了争夺抚养权竟然将孩子带到其父母离婚的法庭现场。法庭一度混乱,不得不休庭。女方一直在哭诉离婚对孩子的心里创伤,男方竟然让孩子亲历离婚纠纷现场,让其证明其不愿意与母亲生活。经合议庭合意后决定对该8岁男孩以调查笔录方式进行调查,男孩明确其想与父亲生活。看着男孩一脸茫然的表情,真的无法想象其父亲是如何说服其来出庭作证并向法官叙述其想法的。而这个“想法”也未必是其真实想法。然而很无奈,小男孩的心灵创伤无法避免,其长大后,这段经历也许是其心里永远的痛。最后小男孩判给了男方,法院只能在财产分配上多倾向女方,这也是对离婚过错一方的惩罚。小男孩的母亲在伤心落泪后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她要外出打工生活,一人无法照顾孩子,也无法给他好的生活条件。我常想,经我的手又拆散了一个家庭,而破裂的家庭后又有多少受伤的心。社会道德的底线虽然由法官来维护,但法官能够做的也只是事后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补偿。谁该为道德买单,谁该为受伤者担负责任。法官力量微薄。更有不幸的是,一些离婚案件中,离婚双方都不愿意抚养婚生子,都向法官坚决要求将孩子判给对方。法官无奈不得不去学校找孩子问孩子的意愿,还一再嘱咐其老师不要把其父母都不想要抚养权的事实告诉孩子。看着那稚嫩的脸颊上一双默然的双眼,低头沉默中默默挤出几个字“我要跟奶奶生活”。然后转身慢悠悠的走回班级,一边踢着地上的石子,一边摇着脑袋,玩世不恭的样子。我心中五味杂陈。

    法院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的感到。在医院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每天都有病人痊愈出院,也有新的名人就诊。在法院这个大的社会医院里,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社会顽疾都集中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道德沦丧的悲哀事件,亲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父与子之间的骨肉相争等等。法官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处理、去适应。我们也应看到,在这里更多的是被践踏的法律得以维护,失衡的道德得以平衡。农民工苦苦追寻的工钱得以追回,重大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亡者的遗孤得到了赔偿。有眼泪、有笑容、有痛哭、有叫骂。可能被感激、可能被误解、可能被尊敬、可能被无视、可能有当事人说 “你就是干这个的”,总有很多可能。但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守护者,就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就是干这个的”。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8312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