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读《西窗法雨》有感

  发布时间:2017-03-28 16:17:29


    没有律法的枯燥,没有说教的死板,没有教条的严苛,纵览全文,《西窗法雨》带给我的是生动的案例、平实的言语以及精彩的剖析。这本书曾在《南方周末》以专栏形式连载,共有八十多个章节,涉及法律的各方面问题,本书以精彩的案例为载体,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组成了《西窗法雨》这一份可口的法学大餐。

    对于《西窗法雨》,黄树森先生评价道:“我愿将全书归纳为:一袭纵横捭阖下的法趣谈,一阖学养驳杂下的法议论,一掬情感积淀下的法情结。灵动,缜密,成熟,读之,感到一种法理精神的欢愉洗礼,一种法理智慧的痛快淋浴。”这则评价是我在大学时期读《西窗法雨》所没能体会到的,如今已在法院队伍当中的我再一次读到《西窗法雨》后,觉得实在是贴切。我相信认真读过《西窗法雨》的人都不会否认,读《西窗法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

    不得不佩服,刘星老师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写手,他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以活泼细腻的笔触将一份可口的法学大餐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很懂得把握文章的长度,深入浅出,让人不会有饱胀感而又意犹未尽;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正是验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句话,实在是言简意赅;他的写作手法极为巧妙,往往从趣事趣案下手,如药引子引导读者进入他要论述的主题,继而叙述法学原理,领你进入法学世界。

    当苏格拉底为捍卫雅典的法律慎重的选择饮毒自尽时,两千多年来,这位哲人的抉择,带给人们无尽的议论和探讨,这是否为一种迂腐,一种理性的败走……

    当纽伦堡的判决一锤定音,法学家奥斯丁所宣扬的“恶法亦法”在德国纳粹分子的狡辩中被“善恶价值”的尺子狠狠地裁量为“恶法非法”时,一切都在引发世人的思考,法律是否就是正义……

    当180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马歇尔亲自审理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就充分彰显了法院的审查权利时,西方国家的法官手执宪法,左右审视各种法律,找到违宪的便取消其“家族”资格的力量的做法引发了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人的无尽思考……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个的小故事,告别了用晦涩的语言表达深刻意蕴的方式,却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同时,《西窗法雨》将法律与文学完美的结合,使那“雨”不仅“潜入”了“夜”,也潜入了人们的“心”。而这几点雨恰恰又是下得及时的雨,有点启蒙的思想,可贵的是这些思想,往往不是硬塞给我一些法律道理,而是带给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一种法律背后的智慧,并在我面前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西窗法雨》带给我的不仅有纵向的深度的思考,更有横向的广阔的视野。一些全新的诠释,一种锐利的彰显,都镌刻在我的内心。

    读书能博学,能明理,能启智,能让我们活得精彩,实现人生价值,无限伸长我们的人生长度,而且书是常读常新的,我相信在下一次更详细的阅读之后,《西窗法雨》会带给我更不一样的思考。就像有了坚硬翅膀的鸟儿就去追逐白云,就有了飞翔的梦想;有了温暖阳光的花儿就涂满色彩,把生命的色彩绽放;有了纯洁河水的鱼儿就会向往大海,就会勇敢的逐浪;有了翅膀,有了阳光,有了河水,才能谱写属于自己的审判篇章。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7393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