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铭记黑土地上的苦难——读萧红小说《生死场》有感

  发布时间:2017-05-03 15:11:30


    第一次知道萧红的名字,是因为小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火烧云》,至今仍记得火烧云那奇异的变幻,也深深地记住了老师带着无比自豪的情绪说的一句话:萧红是我们东北黑土地上走出去的一位伟大女作家。萧红这个名字从此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后来品读了她作品《呼兰河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为我们描述了二十世纪呼兰河小城里发生的人间悲喜,更激起了我对这位传奇女作家的好奇。然而,无论是小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还是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都不足以让我们全面了解这位女作家传奇而悲凉的一生。我倒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她的作品《生死场》去走近她、了解她、记住她……

    每个读完小说《生死场》的人,都会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这也许是鲁迅先生对这部作品的最高评价。整部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形象,而是不断地在向我们描绘着生和死。《生死场》中的生,我的理解是生存和生育,王婆为了生存三次嫁人,金枝为了生存去做女工,不愿受侮要去当尼姑却发现“寺庙的石阶生满绿色的苔藓,凄凉的小泥佛在坐着”;金枝生育时的早产、五姑姑的姐姐生产都不能在柴草上,只是因为“压柴”与“压财”同音,麻面婆生产时的嚎叫、李二婶子生产时濒临死亡的绝境,整个村子里,人和动物的生产互成喧嚣的背景,“女人横在血光中,肉体浸着血”。《生死场》中的女人生育的生,既不“崇高”也不“伟大”;乡村农民的生,如胡风所说:“蚊子似的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这样的描写,让人动容、颤抖、哀叹。

    死亡是《生死场》中的女性必须面对的现实,“生就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绵绒中那样愉悦和温暖”,这样一位村里最美丽性情最温和妇女月英,患病后却被丈夫摧残,用砖块围住,“宛如一个人和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直至臀下生蛆虫、牙齿变绿,美丽如花的女人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小金枝被父亲活活摔死,王婆的自杀未遂身形被毁,传染病流行许多人惧怕打针而死,甚至那匹老马在主人王婆无限的不舍中被送去屠宰场,无不让我们掩卷叹息,真正印证了“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活”。感受着作者为我们描述的生死画卷,不禁涌出不尽的忧伤,也为萧红将自己坚强背后的敏感,嬴弱背后的率真,通过笔端将她对“人生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由衷地赞叹。

    在描述生死的同进,作者同时为我们展开另一幅画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的铁蹄,踏进了村庄、田野。东北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村庄里的亲人被枪杀了,村中的寡妇多起来了。往日静穆的村庄,尸骸遍野,一片呻吟。这些曾经像动物一卑微活着的农民,竟然在夜里秘密地组织起来,坚韧的王婆倔强地站起来了,她在窗外给秘密团体站岗放哨。赵三成了义勇军的秘密宣传员,白天黑夜地走门串户。东村的一个寡妇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义勇军去了。最让人想不到的就是那个胆小怕事、一辈子守着一只心爱的山羊过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别了老山羊,跟着头领参加了义勇军。他们的觉醒不也正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不屈的一致与反抗日军的斗志和民族气节吗?

    我们无从想象萧红在她三十一年短暂的生命里见到了多少这样的生生死死,但我们会通过这部《生死场》感受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失去的土地家园的眷恋,永远记住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对生的坚强和对死的挣扎,永远记住我们生活的这片黑土地上曾经的苦难,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珍惜今天的幸福。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8662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