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而“不疯魔,不成活”是京剧业内的一句行话,是一种极度痴迷于某种状态,极度忘我的境界,最初接触到这句话,还是因为《霸王别姬》,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演绎虞姬的状态,让人惊叹为“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当读到刘墉的《不疯魔,不成活》的时候,我还在诧异,这句话用在一本散文集上,是不是有些不合适,但当慢慢细致的通读下来,真的让我体会的,是他对生活的状态,对写作、绘画的热爱。
刘墉先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他热爱生活,但很冷静的看待万物,他爱诗词,更爱出自自己画笔下的诗词里衍化出来的画,《周邦彦词意》《明朝有意抱琴来》,《金山寺月夜》,一幅幅画卷展开的,其实是一字字的情怀。他将自己的痛苦、情怀通过绘画和写作来抒发,常常痴迷于绘画和写作中状态,常常会抱怨自己今天只做了其中一件而未做另一件,他放弃任何一项,都会觉得这不是完整的他。他由此疯魔。最爱《父亲的粥》一篇,因为他的父亲的怀念,不是那种歇斯底里,不是那种嚎啕大哭,而是平淡的语言中泛着点点对父亲以往的想念,颤抖的手,模糊的镜片,年已花甲,对父亲的模样可能模糊,但父亲的那碗粥,对让人记忆尤深。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这是刘墉先生的态度,之前还不是能很明确的理解,但在读过刘墉先生自己的解读之后,其实就是忠于自己,忠于良心,不会辜负我自己的这段人生。
由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