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银行卡盗刷,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苏州市工业园区法院以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间审理的银行卡盗刷案件为蓝本,总结了5种银行卡盗刷情况,提醒广大持卡人注意用卡安全。
陷入“提额陷阱”泄露银行卡信息
2016年初,吴某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您好,我是某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因您的信用状况良好,本行可以为您提升信用卡额度……”此时的吴某正在计划出国旅游,原本就打算向银行申请临时提升额度,没想到“银行”居然主动联系了。可吴某还是留了个心眼,先电话口头同意提升额度,如果提额成功就说明这真的是信用卡中心的来电,提额失败大不了就拉黑电话,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一天后,吴某就收到了额度提升成功的消息。当天下午,“银行客服”再次来电,询问吴某是否还需要提升额度,吴某欣然同意。“银行客服”又称,由于吴某短期内多次提额,需要提供动态口令密码、卡片有效期、卡背面后三位数字等信息。这一次,吴某等来的不再是提额成功短信,而是信用卡被盗刷的消息,原本7.5万元的额度也只剩下2000元。吴某这才恍然大悟,先前接到的“客服”电话其实是诈骗电话,第一次的提额成功也只是引他上钩的诱饵。
吴某认为,这些消费记录并不是由自己的消费行为产生的,因此拒绝还款,直至账单逾期十个月后,银行将其列入了征信黑名单。吴某便将银行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原告不承担还款责任,并撤销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不良信用记录。
庭审中,法院查明银行在转账结算过程中,对该笔转账是否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已尽到了应尽的审查义务。此外,原告自身疏于防范,主动将动态口令、卡片有效期、卡背三位数等信息泄露,原告也没有提交其他证据证明银行卡信息泄漏是因被告银行原因而发生。因此,法院认为被告银行在网银转账过程中不存在过错,且不存在其他违约行为,原告吴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遂驳回了吴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信用卡提升额度操作较为简单,持卡人可以自己向发卡银行申请,发卡银行根据信用卡使用情况审批是否同意。现在网络虚拟技术发达,不法分子可以将来电号码模仿成一个银行的客户热线号码显示出来,储户不要轻易相信这类号码就是银行来电,更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信用卡卡号、卡片有效期、卡背面三位数字验证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