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让邹碧华精神照亮生命航程

  发布时间:2015-05-21 09:39:24


邹碧华离开我们五个多月了,还记得那个80后女法官所写的那句小诗:“你使许多事情发芽,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叶”。是的,你在那个无情的冬天逝去,可你的精神却成为全体法律人的共同财富,正所谓“冬风拂不去,春风吹更生,碧亮不失春华,碧华精神在春天里传承。”几个月来,我每天都在报纸上看你的生平事迹和感人故事,时常是鼻翼酸楚、热泪盈眶,泪湿沾襟之际,我一直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学点什么、想点什么、做点什么”,那才是对碧华法官最好的追思和怀念。

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价值

邹碧华很注重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他曾经说过:价值引领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庭前独角兽系列讲座”中他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画卷,一个建筑工人在造房子时,有人问他在干什么,有三种回答:砌墙、盖房子、盖最好的教堂,三种答案恰恰是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第一个是悲观主义者,生活中当下的辛苦让他看不到晴朗的天空,第二个是现实主义者,他看到了局部的成功,能够坚守职业的底线,第三个是理想主义者,他的每一块砖头、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他的梦想而付出,他知道他的每一个动作对梦想的价值,他会活得非常有价值。不同的想法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人把工作视为神圣的事业,有的则视为养家糊口,产生的心态也是完全不同的。是的正如邹碧华所说:价值观决定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感。价值观就象齿轮一样,它会带动你所有的齿轮转动,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邹碧华是理想的现实版,他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法官的职业价值感。他在系列讲座中曾说过:“我们要把追求法治理想种植在现实的土壤之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定要在我们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生活中理想与现实总会发生碰撞,但邹碧华充分认识现实的残酷性、偶然性和挑战性,强大的价值观引领作用,让他冷静的面对偶然,理性的面对各种挫折和境遇,不抱怨、不消极、不抵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正如他所说那样:“只要还做一天法官,我就要把这个岗位的价值发挥的得淋漓尽致,你把我放在任何地方,我一定把我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超越。

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法治信仰、理想和信念。邹碧华坚定理想信念,他让身边很多法官重燃激情、扬起理想的风帆,因为他,无数法律人开始重新审视支撑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们一定要象邹碧华一样,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我们永远追求的价值目标。 

找到爱岗敬业的真意

邹碧华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充满着干劲和激情。在同事眼里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不仅承担了繁重的审判及管理工作,还完成了大量的授课讲学工作。他呕心沥血、不畏艰难;他不知疲惫、忘我工作,激励和带动他身边的人经常是“5﹢2”、“白﹢黑”。真正做到了时刻扑到工作上、分秒投入职业中,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干事创业上,他甘于奉献、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

从邹碧华身上我读懂了爱岗敬业的内涵,找到了爱岗敬业的真意。邹碧华法官广受法院系统内外人士的敬仰,正是源于其无可挑剔的爱岗敬职精神。他做任何工作都坚持高标准,精益求精、完美无缺。在他看来工作本身就是回报,艰难的任务能磨炼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人格!热爱是人生最好的教师,邹碧华的敬业精神源于他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他把工作当成一种志趣、一种艺术,从单调、繁重、枯燥的工作中领略专业的美感,享受其中的乐趣;他对事业持有专注、踏实、执著、乐观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和激情,在这种乐观豁达的工作态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岸的人格魅力!

做法官就应当象邹碧华一样爱岗敬业,敬业是对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提升司法职业的爱岗敬业水平,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改革必然要触及利益,职务变动、工资高低、法官员额竞争等等,每一位法院人都可能面对切身利益变化带来的阵痛。如果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没有对司法职业拥有高度信仰和诚挚追求,将不可能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安心履职、静心执法。要提升法院人的敬职感,就必须“以宪法、法律信仰为基、以法官职业理想为本、以司法为民公平正义信念为据、以严格执法、廉洁司法为形”,全方位夯实筑牢法院人的爱岗敬业理念。真正培育法律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高度的敬职感、尊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让司法彰显人文情怀

最能体现邹碧华人文情怀的便是他的“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我们需要一个有同理心的社会。也正是由于他的同理心,才让他与人民群众心贴心。在处理沃根生涉诉信访案中,他对信访法官说:这个案子的判决没有问题,但我们做法官的既要善解法律,也要善解人意。这样一位60岁的老人为了母亲的事四处奔波,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要让他感受到法律对人格、情感的尊重,这才是法律真正强大的力量。有一次,在旁听长宁区法院张青法官接待离婚案件当事人后,邹碧华对张青说:“法官要关注当事人的情绪,这样能更好的促进案子调解,更要有人文情怀,当一个好法官光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如果不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知行合一),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滋养,就会干瘪无味”。邹碧华在长宁法院工作的四年中,他一有机会就与法官们一起讨论案件,交流心得,也常常提醒身边的法官:法官不应该是冰冷的法律适用机器,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我们要让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这样有助于提高群众对司法的信心,并推动法律信仰的形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邹碧华就是这样,他用同理心,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人文情怀,他用同理心,让法官和律师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法律共同体),他用同理心,唤醒法官干警内在的激情。邹碧华经常向人们讲述弘法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他是一位有着强烈人文情怀的好法官。法官当如邹碧华,在今后审判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弘扬和践行邹碧华的人文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摈弃和解决“六难三案”问题,坚持审判职能与服务职能的一致性,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将人民满意体现在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真正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 拥有同理心,满怀一颗亲民、爱民之心,让人民群众在与法官面对面接触之中切实感受到司法的人文情怀,让司法工作更加贴近民心、贴近民情、贴近民意。

     让读书学习成为事业的伴侣

邹碧华酷爱读书,他家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法学的、文学的、哲学的、管理学的、心理学的等等,夜灯下、旅途中,读书学习总是如影随行,而且他看过的书,上面总是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注解。邹碧华不但爱好学习、博览群书,而且善于提炼审判和管理经验,不断实现从一般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他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10余本法学专著,他的“独孤九剑”《要件审判九步法》已经成为一线法官的“教科书”。他不仅爱读书、能著书,他还以自己的经历鼓励身边的人,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虽然每天工作强度惊人,但他仍然抽出时间定期给青年法官开书单、购买书籍,向同事们推荐《不抱怨的世界》、《基业长青》等书籍,还与同事们一起座谈读书体会。

读书学习成了邹碧华事业的伴侣,他让书香更芬芳,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法学素养。我们不可能成为邹碧华那样的专家型精英法官,但我们可以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书学习也是做一名法官应该具有的习惯,一名优秀的法官应该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深厚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法律意识、高超的审判技能以及敏捷的把握全局、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迅速了解、掌握审判工作所涉及学科或领域知识的能力,否则是很难履职尽责的。法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社会科学,可以说“法海无边、学海无涯”,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跨行政区法院的试点和建立,行政案件、食品药品监督、环境污染等案件管辖范围的增加,法官员额制竞争对法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书学习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加大学习力度,加快学习速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到时时求新、日日求进,让读书学习成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法律素养,适应未来日益繁重的审判工作的需要。

     争当新时期敢于担当的好法官

邹碧华曾经说过:“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邹碧华作为法院系统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要重新调整错综复杂的陈旧利益格局,每走一步都会碰到“硬骨头”,都要涉险滩,明知前路艰难,邹碧华依然义无反顾前行。思想上坚定,事业上忠诚,专业上过硬、执法上清廉,让他具有了担当的底气、勇气和硬气。他对改革充满信心,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事难而打折,遇事不推诿塞责,攻坚不袖手旁观,融身于司法改革的历史洪流,体现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要学会担当,在党的航船上,我们要做“水手”,而不是“乘客”。

邹碧华敢挑重担、不畏艰难,背着“黑锅”前行,啃着“骨头”攻坚,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被誉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我们不能做司法改革的实施者,但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学习邹碧华敢于担当的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在其位谋其职,认真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只有履职尽责,才能有担当的条件,唯有履职尽责,才能为国担当、为民任事;面对领导分配的工作,决不拈轻怕重,一定要勇挑重担,在办案中要善于、敢于承担驾驭疑难案件,把能办的事办好,把难办的事办成,把简单的事办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办好就是不平凡,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积累,积小胜为大胜,变小担当为大担当,在实践中探索、在担当中有为。我们一定要把学习邹碧华担当精神与我院“四优”法院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即将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创先争优,争当坚定信念的表率、学习提高的表率、做好本职工作的表率、服务群众的表率、廉洁敬业的表率,争当新时期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好干部。

邹碧华走过了短暂的47个春秋,却用人生内容的厚度和强度树起了生命高度,正所谓碧血丹心、抒写华章!在将临的夏日里,你还会让许多事情成长壮大,在司法改革、依法治国的征程上,有一盏长明的灯塔,永远照亮我们生命的航程,引领无数法律人为实现“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2041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