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出行途中,常常碰到黑车,尤其是在车站、机场或者旅游景点。有些人为了方便、快捷或者便宜,甚至有意乘坐黑车。殊不知,由于黑车属于非法运营,存在许多法律上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所谓“黑车”,是指没有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没有领取营运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如果公民明知是黑车仍然选择乘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乘坐人也应承担一定过错责任,并为自己的过错“买单”。依据法律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黑车的安全风险更是不容忽视。黑车司机因为不受相关制约,驾驶技能良莠不齐,对于处理突发状况的反应不一,无法保证乘客安全。而且,黑车大多未按规定缴纳保险,车辆性能没有保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即使乘客胜诉,如果肇事车辆没有保险或者保险额度少,乘客也很难获得足额赔偿。
此外,由于黑车司机没有单位约束、未受正规培训教育,大多法治意识淡漠、品格素养欠缺,极易发生侵害乘客人身、财产利益的事件。本期案例中,春节后返回山东青岛务工的女青年钱某在青岛汽车北站误打黑车后,被司机强索“天价”车费1400元才得以脱身。法院以抢劫罪各判处涉案司机张某、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各处罚金5000元,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经营性道路营运活动。
出门在外,应当注意识别黑车与合法出租车。一般而言,合法出租车必须在车身上喷印企业名称、行业统一编号,否则不能载客。同时,合法出租车副驾驶前的工作台设有服务质量监督卡,在卡上有驾驶员照片、公司名称和监督举报电话。即使误乘了黑车,也应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如果受到不法侵害,要注意保存证据、事后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