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先争优 | 案件时空 | 审判执行 | 法学研究 | 法官园地 | 视频在线 | 司法公开 | 法院执行 | 法治中国行 | 诉讼指南 | 机构设置

 

中国书

发布时间:2015-09-10 16:54:42


    读书的最高殿堂,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当然很厉害,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才,有党政机关的领导人,有叱咤风云的商业巨鳄,有千古风流的文人才子,有红遍大江南北的娱乐明星等等。那么大学到底是什么,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是这样说的:“大学只所以称为大学,不是因为它有大楼,而是因为它有大师!”

    大学中的大师不胜枚举,不过我还是列举出几位的,因为这几位大师和我接下来要写的内容息息相关!在梅贻琦在任期间清华大学就有这么几位大师,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人,这几位大师的名字如今听起来是如雷贯耳。

    我们知道很多人管梁启超叫饮冰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儿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不明白为什么刘备叫刘玄德,曹操又叫曹孟德!后来才明白古人的名字有名有字,名气再大一点的还有号!

    这名、字、号又有什么区别呢,起这么多代号不啰嗦吗?时至今日,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中国古代的习俗,孩子三个月了,父母一定要给他起个名,到了中国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的时候,必须要行冠礼,代表着长大成人了,这个年纪就可以取个“字”了,但给自己起这个“字”有什么用呢?这个“字”就是出来行走江湖用的。因为出来社会,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无论是在衙门当差还是在店铺做伙计,都会有很多同事,也就是你的平辈,到了这个年纪有了晚辈也不足为奇!

    他们称呼你就应该叫你的“字”,如果叫你的名,那就太不符合中国古代当时的礼节了,显得太不礼貌了,就是我们古书上记载的所谓的“直呼其名”、“称名道姓”。像梁启超这样响当当的人物当然除了有“字”,当然也得有号了,所以我们叫他饮冰室!

    “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师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几段话便是王观堂、陈演恪、赵元任对中国书的诠释。

    读书一定要有境界!中国人常说这个人境界高、那首诗境界好,这幅画境界妙。那么境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境界是一个外来语,来自印度,是和佛教一起传入中土的,原来的梵文叫Vasana。Vasana又是什么?这又牵扯到另一个我们耳熟能详而又不甚了解的概念叫“六根”!

    我在初中读西游记的时候,唐僧便说悟空六根不净。其实六根就是指人的六种感官能力,分别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这六根便产生了六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六觉。利用六根产生六视感觉六尘!

    何为六尘?简单地说,通过眼睛看见外面的事物,这个事物就叫色,任何的形象都叫色,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的就是一种境界。按照唯物主义的说法,比如鸡冠区法院,它就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这个法院大楼还是存在的。但是在中国书中的境界来说却不是这样,我们用六根来感知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我们这些法官和干警,那么它就不存在了!

    我曾经这样想过:人过七十古来稀,除去儿时十年无知,老时十年病弱,中间仅剩下五十年,除去睡觉的夜晚二十五年。再加上生病、饥饿、犹豫、困苦、工作、学习,那么一生中逍遥快乐的时光有多少。而今我已将近而立之年,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去读书,意义何在?大学中的大师给了我启示,读书不需要意义,这就是一种境界!所以在我这个年纪我又选择了大学,选择了读书,没有意义,这是境界,这便是中国书的内涵!

文章出处:黑龙江法院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48112091 位访客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铁顺街555号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